“光裝好充電樁不可,得處理居民切實需求!”家住徐匯區的楊先生說。信號問題為何遲遲未處理?記者實地看望了解狀況。
車庫沒信號,掃碼充電成鋪排
楊先生住在徐匯區龍瑞路128弄中海瀛臺,5月1日《新規》實施后,他自動將原本停在樓道內的電動自行車停到地下車庫,看到地下非機動車庫中已裝置了充電樁。幾天后,他第一次用手機掃一掃充電口上的二維碼試圖充電,卻發現該處沒有信號。他趕忙撥通物業電話。
據楊先生稱,物業維修人員曾到現場查看過,奉告地庫信號問題無法處理,讓楊先生每次掃完碼后回來地庫出入口操作,之后再回來充電樁處充電。“太費事了!”對物業提出的這種處理辦法,楊先生并不滿足。
5月19日下午,記者來到中海瀛臺一期楊先生所說的5號樓地下非機動車庫。公然,一進地庫,記者手機便信號全無。拐過5個彎后,墻邊掛著的充電樁映入眼簾,屏幕上一行字提示“掃碼或刷卡敞開充電”,周圍還張貼了使用說明。記者按照說明上的過程操作手機,都由于沒有信號不得不間斷,直到記者回來地庫出入口處,才有了信號可持續操作。楊先生彌補說,三大運營商在此處都沒有信號。
那屏幕上提到的充值卡能用嗎?楊先生指著周圍兩輛正在充電的電動自行車說:“可以充值,但要去物業管理處辦卡,管理處位于另一個小區。已然叫智能充電樁,使用方法也應表現‘智能’二字。”楊先生期望,物業能跟運營商交流,讓地下車庫掩蓋手機信號。
寶山區韶山路348弄馨佳園九鄰居的小劉(化名)也遭遇相同窘境。她告知記者,小區正在進行非機動車庫改造,裝置了智能充電樁。但也由于地下車庫沒有信號,掃碼功用不可用。鑒于目前改造還未徹底結束,她向“12345”反映,期望小區能處理地下車庫信號掩蓋問題。
盡管一些地下非機動車充電設備也提供了投幣或刷卡等其他代替方法,但相比掃碼付款來說,投幣或刷卡不夠方便。記者在馨佳園九鄰居采訪時,業委會奉告,盡管地下非機動車庫充電樁有“投幣”“掃碼”“充值刷卡”三種付出方法,但實際操作中,充值服務暫未開通,“許多居民不信任辦卡充值這種預付式消費方法”。掃碼不能用,投幣充電就成了僅有選擇。居民張先生說:“現在咱們更多用手機付出,要別的預備硬幣有些費事。”
信號掩蓋不了,究竟有何妨礙
記者留意到,隨著小區不斷規范電動自行車充電,地下非機動車庫的信號掩蓋成了新問題,“沒信號無法掃碼充電”飽受詬病。“12345”市民服務熱線相關投訴數量不少,涉及徐匯、寶山、浦東、金山、青浦等多個區。
因結構特殊,小區地下車庫常常是信號盲區。按理說,物業管理方應該知曉,為安在裝置智能充電樁前未能將信號要素考慮進去?寶山區馨佳園九鄰居的業委會主任說,今年初,在改造工程還處于設想階段時,業委會成員曾就信號問題咨詢過上海移動通訊有限公司。其時上海移動稱,需求業委會向運營商提出申請,上海移動可派人上門查看并合作改造計劃。“得咱們提申請?”聽到這兒,業委會主任猶豫了:“假如需求花費大筆資金,那勢必要通過小區征詢。沒有電動自行車的住戶數量不少,肯定通不過。”就這樣,掩蓋信號的計劃被否定。
除了憂慮費用外,小區居民對信號基站的先天抵抗也是原因之一。中海瀛臺小區所屬居委會相關人士說:“之前,小區居民就曾對鄰近一運營商的基站設置提出過反對定見,以為基站輻射對小區居民健康有影響,基站裝置因而擱置。小區信號掩蓋都不佳,更甭說地下車庫了。一年前進行非機動車庫改造時,物業曾考慮過信號掩蓋問題,假如再提加裝基站掩蓋信號的話,大部分居民或許還是會持反對定見,因而只能作罷。”
此外,一些小區的物業公司和業委會以為,信號掩蓋應該是智能充電樁運營方該處理的事。浦東新區楊蓮路160弄的物業司理坦言:“無論是掃碼、投幣或是充值,錢都是由充電樁公司收取的,物業僅提供場所,信號問題應當由充電樁公司處理。”(來歷:解放日報栗思劉思源)
原標題:地下車庫裝了電動自行車充電樁,想掃碼卻發現沒手機信號
智能充電樁無法“智能”,充電難題待解
標簽:
智能充電樁
(免費聲明:
1、本網站中的文章(包括轉貼文章)的版權僅歸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權聲明的或文章從其它網站轉載而順便有原所有站的版權聲明者,其版權歸屬以順便聲明為準。
2、本網站轉載于網絡的資訊內容及文章,咱們會盡或許注明出處,但不掃除來歷不明的狀況。假如您覺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通知咱們更正。若未聲明,則視為默許。由此而導致的任何法律爭議和后果,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3、本網站所轉載的資訊內容,僅代表作者自己的觀點,與本網站態度無關。
4、如有問題可聯絡導航網編輯部,電話:010-88376188,電子郵件:bianjibu@okci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