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5日,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baumaChina2008暨第四屆中國國際工程機械、建材機械、工程車輛及設備博覽會隆重開幕。作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自主創新發展的代表性企業-長沙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在展會開幕日當天室外展場,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儀式及記者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現場,展會觀眾把中聯重科展臺圍得水泄不通,此時此刻,中聯重科成為展會現場唯一的焦點。
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在展臺發表了讓參觀觀眾群情激昂的致辭,他說:“同志們,近幾年來,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在中國的寶馬展,中聯重科一次也沒有落下,參展的產品一屆比一屆多,技術水平一屆比一屆高,展區的面積也一屆大過一屆。今年,中聯重科獨家贊助baumaChina展,是因為我們已經做好了全球化的準備,堅定地邁出了國際化的步伐!”詹純新董事長提到,中聯重科就像運動員一樣,參加baumaChina展會,就是來這個國際舞臺競技的,競技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要展示中聯的產品品質,展示中聯的企業品牌,更要展示中聯的文化品格!
詹純新董事長宣布中聯重科參加2008上海baumaChina展正式開幕!令人關注的是,中聯重科此次參展也是首次在并購意大利CIFA之后,將兩家的產品合并展示,這給予現場觀眾很多新的關注點。
在隨后的新聞發布會中,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民建湖南省委主委、長沙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龍國鍵先生代表中聯重科向與會人士講述了“共享中聯世界共創世界中聯”的專題報告。以下為現場慧聰工程機械網實錄:
大家好!歡迎蒞臨中聯重科上海寶馬展新聞發布會現場,感謝大家對中聯重科的關心和支持。寶馬展被喻為是工程機械行業的奧林匹克,其規格和層次都是有目共睹的。在上海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屆,今年是第四屆,我們選擇了以超出以往任何一屆展會的規模和規格來展現實力,我們認為上海寶馬展代表了中國工程機械從成長走向了成熟。
九十年代早期,恐怕還沒有人想過來中國組織舉辦這樣一個展會,或者邀請中國的制造商參加這種規格的盛會。但是今天,正因為中國的快速崛起,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通過不懈的努力,國際話語權也在日漸強大。在這樣的國際盛會上,如果沒有中國的制造商和用戶們的影子,似乎已經不足以證明寶馬展的規格高度!十多年,這種記憶還不遙遠,我們的國內同行,包括我們的媒體朋友,也都見證了這一快速的成長歷程。
今天,一個國際化的大都會和一個專業化的大盛會,為中聯重科同樣提供了一個展現自我的大舞臺——中聯將在本次展會上,以開放的胸懷,集中展現最新技術的產品和成果,展現一個信心十足的國際化品牌,以便大家更形象、更直觀、更近距離的了解中聯重科。
回顧中聯重科十六年的發展,正處于中國改革開放轉型而關鍵的時期,可以說是抓住了歷史的機遇,成就了這樣一個專業化的工程機械品牌。我們認為至少抓住了四個方面的機會:
一是抓住了科研體制改革的機會。1992年,我們及時從研究院走出來,搭建立了一個科技成果的轉化平臺,實現了科技產業化。
二是抓住了上市的機會。中聯重科是在2000年上市的,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拿到上市籌集的幾個億,抵制住多元化、高回報率的誘惑和浮躁,在市場競爭中沉下心來專注于主業,促進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迅速提升,促成了中聯跨越式發展。
三是抓住國企改革的機會。2003年前后,通過重組并購,通過機制、文化、管理的輸入,實現被并購企業效益的成倍增長,也增強了自身的整體實力。實踐出中聯重科“加法”和“乘法”并購理念。
四是抓住走出去的機會。近年來,我們抓住中國政府創造的良好國際關系,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實現產品出口成倍增長。
今年9月28日,是中聯重科十六周歲的生日,也就在這一天,中聯重科收購意大利CIFA公司也正式在長沙完成交割。完成并購后,中聯成為全球第一的混凝土機械制造商。可以說這次并購在中聯國際化征途中具有里程碑意義。但持續變革,追求卓越的中聯人不會滿足于此,我們將堅持對國際化的全面追求,歸納為以下四點:
一是,60%以上的營業收入來自海外市場。在這一點上,我對中聯重科的海外代理商們非常有信心。早些年,中聯重科沒有貿然大面積地在國外市場鋪開,是基于對國際環境的理解和對國際行業的把握。隨著內部管理的成熟和企業品質的提升,近幾年,中聯重科的產品越來越多地為用戶接受和認可。而目前由于CIFA的營銷體系已經與中聯共享,將為中聯產品進軍海外提供更大的便捷和支持。
二是,建立起全球性制造、銷售體系。這應該是一個全球化制造企業的基本特征,其內在的要因是對全球資源掌控的能力。區域差異帶來的多樣化發展機遇增強了國際化企業抗擊風險的能力。中聯重科“核裂變-聚變”戰略,也從國際化的專業化對接和產業鏈延伸兩個維度來推運這種全球性制造、銷售體系的建設。我們已經在包括亞洲、美洲、非洲、歐洲、大洋洲等多個地區設立了銷售與服務網點,制定了符合當地實際的銷售與服務市場策略。到2010年,中聯重科將建35個海外分公司、辦事處,160個海外維修服務站,以滿足中聯重科國際化發展的要求。
三是,合理擁有和配置全球資源。比如在技術創新上,加強國際技術合作,使產品設計和技術滿足國際市場需求。在團隊建設上,建立合理的高級人才遞進模式,建立國際語境下的人力資源戰略模式。在企業文化上,創新中國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傳統文化,建立現代、開放的企業文化體系。
四是,擁有全球性的本土化團隊。海外發展勢必有管理團隊選擇的問題。往往地域的文化差異造成價值觀的沖突。但我們認為,跨越文化的障礙還要依靠文化的包容力來解決。中聯重科企業文化核心理念為“至誠無息,博厚悠遠”,在重組并購中,我們就注重以文化的包容力推動企業的對接和交融,從而有效消除了重組并購的阻力,增強了融合發展的動力。比如,我們保留CIFA原有的經營團隊,實行自主經營。其中CIFA原董事長費拉利將繼續擔任CIFA的董事長,并將擔任中聯重科的副總裁,在統一的目標追求下,不同的文化因為認同而統一。
我們認為,中聯重科國際化前進之路還很長。我們將繼續努力,精進進取,成為世界工程機械一個新的亮點!
在媒體記者提問階段,當有記者提問及當前經濟危機是否會影響中聯重科的國際化發展之路時,中聯重科監事會主席龍國鍵給了這樣的答復:“當前經濟危機情況下,需要考驗企業的是一種毅力、一種實力、一種技巧,誰能夠堅持到最后,誰的心態好,誰節奏把握的好,誰就能最終勝利。我想中聯重科正在一個轉型的時期,當前經濟危機是檢驗企業管理、檢驗企業協作的關鍵時刻,我想這個時候企業可能發展速度會慢一點,但是我認為中聯重科可以把握好自己的節奏、把握好自己的速度,只有控制好自己‘呼吸’的速度,中聯重科就會實現更大的發展。”
中聯重科高級總裁張建國提問:2008年,中聯重科完成了對新黃工、華泰重工、意大利CIFA的系列并購,可以說今年是中聯重科的并購年。未來,中聯重科是否會繼續走企業并購的國際化發展道路,尤其當前歐美經濟危機環境下是否為中聯實施企業并購戰略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條件?2009年,乃至未來幾年,中聯重科的發展規劃中還有沒有并購計劃?如果有,中聯重科在并購企業的選擇上是傾向于選擇CIFA一樣的同業企業,還是像新黃工一樣的新領域企業?為什么?
張建國高級總裁表示,“2008年,中聯重科確實是進行了一系列的并購,應該說2008是并購之年并不為過。我們目前實施的戰略是在中聯重科集團根據裂變加聚變的發展戰略下進行的,這種國際化的進程不僅僅是限于國際化的并購,包括我們上下游產業鏈的緊密合作,產品、技術進行國際間的聯合,對于國外并購還是國內并購,我們是基于對于并購對象全面的衡量,對中聯重科自身發展的戰略需要。其中一個是全球化,一個是專業化,是對上下游產業鏈的延伸,收購CIFA公司是中聯重科國際化的需要,收購湖南車橋是上下產業鏈的需要。2009年我們的目標是把已經成為中聯旗下的企業迅速做好做強,盡管經濟危機給中國企業走出去帶來很好的機遇,我們明年目標還是把自己的企業做好,未來發展戰略將遵循中聯重科企業的發展戰略來進行國內、國際間的并購。”
手機版|
關注公眾號|

下載手機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