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制造現在已經成為了國家發展的一個大難題,為了能夠早日能夠能擺脫芯片制造的難題,國家也是為了促進國產科技公司的的發展,加快“中國芯”的崛起,國內定了在未來5年內將芯片自給自足率提高到70%。現在國內對高端芯片的制造能力不足,對著芯片進口有一定的依賴,目前的自給率大概有30%到40%,離這個目標話需要努力。
國內制定這個目標也是無奈之舉,最近幾年美國變本加厲的無理禁令行為,讓國產芯片發展迫在眉睫,芯片事業的進步是刻不容緩,在今年制定的芯片規則,這個也讓華為面臨著沒有芯片可用的難題,而近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BIS)又對六項新興技術實施了管控,并且都是芯片制造過程最重要的設備光刻機息息相關技術。
對于我們國內來說,華為不僅僅只是國內的一家公司了,它代表的是我國半導體事業的代表,也是目前掌握自主設計芯片最高水平的公司,美國的芯片技術的管制目的已經很明顯了,讓人想不到的是華為在逆境中并未屈服,并且還在計劃建設自給的自主化的供應生產線。
在當前的情況下,當然國內的其他公司也是意識到了國外技術的限制,也是紛紛進軍半導體的產業,國家也是在不斷扶持芯片企業,國內的“造芯”項目呈現一副欣欣向榮的現象現象。如果是按照這個情況發展,5年內實現70%的芯片自給率并非難事,但是現實打了我們一巴掌,很多公司渾水摸魚,技術與資金達不到要求,最終造成爛尾。
近日,武漢千億級的宏芯項目的爛尾,仿佛一顆導火線一樣引爆正處于風口的國產芯片行業,很多人可能沒有聽過這個名字,在國內實力算是比較強的企業,而之前就傳出,宏芯投資千億的項目走向破產,甚至唯一的一臺光刻機都被抵押,拉來武漢政府的百億投資,但是沒有技術支撐,最終爛尾。
經過了華為、中興事件,國家加大了對集成電路產業的重點建設,并大力扶持,也推動了地方政府以及資本對于集成電路半導體產業的投資,全國涌現了大量的半導體公司,而很多投機分子也是利用這點,忽悠投資,投資金額動不動就是近千億,并且從中牟利,最終搞出不少的爛尾項目。
一些項目開始想的遠大目標,但是自身研發能力不足,中途發現芯片難做,最后變成騙局。芯片行業是一個投資高且回報的周期長的產業,需要一代人二三十年的技術沉淀。沒技術、沒經驗、沒人才,就盲目投身于芯片產業,而這些盲目的跟風項目也造成了資源的大量浪費。
中國的芯片要實現自給自足,達到70%自給率的目標,就要從根源解決問題,半導體材料、制造設備、還有芯片的架構等技術要同步發展,之前中科院就牽頭研究光刻機技術,而華為也是與中科院聯合布局,相信會有好消息不斷傳來,在國家的鼓勵之下,我們一定能夠早日看到強大的“中國芯”。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呢?一起留言討論一下吧!歡迎留言和分享,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
科技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