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以“中國鴻·芯時代”為主題的國鴻氫能新品發布會在佛山禪城召開。
會上,國鴻氫能發布了鴻芯GI電堆產品、鴻途G系列燃料電池系統兩款新產品,并與中車城市交通有限公司(下稱“中車交通”)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為建設更加美好的綠色家園共同努力。政府部門、行業專家、燃料電池上下游合作伙伴等約200人出席發布會。

圖為國鴻氫能新品發布會現場。新華網發
“氫”出于藍 科技創新開啟中國“芯”時代
“發展氫能符合國家節能減排的能源戰略,符合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潮流。”會上,國鴻氫能總經理陳曉敏在致辭中表示,公司堅持走出氫能行業的“高鐵模式”,通過建立自己的技術和創新平臺,搭建自主創新體系和自主燃料電池系統業務平臺,助力我國氫能燃料電池產品產業化。
“從生產裝備的聯合攻關,到生產智造的高品質規模化;從零部件的國產化,到核心材料的100%自主可控,國鴻始終堅持自主創新,追求突破與超越。我們希望憑借自身的一股闖勁、一股干勁,努力蹚出一條氫能創新發展之路。”陳曉敏說。

國鴻氫能總經理陳曉敏在發布會上致辭。新華網發
氫能是一種全球公認的清潔能源,其開發和利用已成為全球包括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方向。數據顯示,我國2018年氫氣產量約2100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比例超過30%。高占比源于我國對于氫能的提前布局。
國鴻氫能副總經理燕希強介紹,此次國鴻氫能發布的鴻芯GI電堆,從材料到零部件均實現了國產化和自主化,同時運用了電堆多維度集成設計、超薄柔性石墨板技術、超薄CCM技術等,在技術上的更新也讓鴻芯GI電堆與以往的電堆在性能上更上一層樓。鴻芯GI電堆在產業規模化、技術更新迭代和價格上都有較大的優勢,因此在市場上有著很強的競爭優勢。
鴻途G系列燃料電池系統也在此次發布會面世。國鴻氫能副總經理劉志祥介紹,該燃料電池系統涵蓋了系統平臺架構設計技術、電堆濕度精確管理技術、快速變載壓力精確控制技術等核心技術。目前,該電池系統已在公交、物流、重卡、牽引車等車輛中應用。
“國鴻氫能現在走的是一條高鐵模式的自主化創新道路,也就是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的模式。在吸收中創新,更容易實現產業化。”劉志祥表示,公司面向終端市場、面向用戶,面向新能源車市場與傳統車市場之間的競爭,技術必須要經得起市場考驗。國鴻氫能之前引進的技術積累為公司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平臺,在科技發展道路上采取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方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術創新成果,走出了獨立自主的國產化道路。
“氫”投意合 攜手行業展望綠色新未來
為鼓勵燃料電池汽車發展,五部委近日正式推出“以獎代補”政策,以引導國內燃料電池產業走上自主可控、高質低本的道路。
除了堅持自主創新外,國鴻氫能作為氫能行業的領先企業還注重氫能產業鏈的建設與發展,開創系統平臺合作共贏的商業模式。在此次發布會上,國鴻氫能與中車交通進行了戰略合作簽約,這標志著國鴻氫能與中車交通將共同攜手,創造綠色未來。

發布會上,國鴻氫能與中車交通進行了戰略合作簽約。新華網發
國鴻氫能將推行系統平臺共享化,對簽約的戰略合作伙伴,國鴻開放系統設計平臺方案,開放系統控制策略,共享零部件供應鏈。對于整車或系統戰略合作伙伴,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后,公司還將開放共享零部件供應鏈及零部件技術需求、系統設計專利使用權等,共同推進氫能產業升級,打通產業鏈上下游。
2020年,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個目標需要我們一起發力。”陳曉敏表示,國鴻將繼續秉承“創新、堅韌、開放、共贏”的理念,不斷追求技術的進步,實現自我的突破,聚焦產品的自主化、國產化,為我們的燃料電池汽車提供一顆動力澎湃的“中國芯”。 來源: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