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智能大會的永久展示基地,在即將召開的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期間,生態城將在“云端”對外展示六個智慧應用項目,包括城市“大腦”、智慧小區、智慧交通、智慧圖書館、智慧海博館、零能耗小屋,通過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為公眾呈現日益豐富的智慧應用場景。
城市“大腦”
實現數字化城市鏡像
智慧城市運營中心被譽為生態城智慧城市“大腦”,它通過對生態城11個專業領域、數億條城市數據的收集、分析和整理,能隨時查看城市管線、道路等設施的運行狀態,巡查及運維人員的工作狀態,實現數字化城市鏡像。
智慧小區
包含30項智慧應用場景
吉寶季景峰閣小區作為生態城首個智慧小區,包含智慧人車管理系統、高空拋物監視管理系統、智慧跑道等30項智慧應用場景,按照“內、中、外”三個空間維度,小區可實現智能鄰里自治、智慧健康服務、智能安全環境、智慧和諧生態。
智慧交通
建5G技術車路協同試驗路段
今年,生態城打造5G車路協同的全國標桿,在生態城智慧中心與中新友好圖書館之間建設了1條使用5G技術的車路協同試驗路段,通過設置道路傳感器,讓道路“開口說話”,隨時將路況傳達給城市“大腦”,而城市“大腦”也能實時監控智能公交車的運行狀態。
智慧圖書館
添智能盤點機器人
中新友好圖書館再添“新成員”──智能盤點機器人對圖書自動化盤點,機器人全自主導航,單臺盤點效率每小時超過2萬冊。智能分揀還書系統采用物流倉儲行業最新的機器人分揀技術,效率是人工分揀的10倍以上。此外,通過室內定位導航系統,讀者能精準找到圖書所屬區域及層架。
智慧海博館
游覽線路私人定制
在國家海洋博物館,全館關鍵位置設有多處互動導視屏,系統除了提供信息查詢服務,還能根據游客喜好定制個性化游覽線路。AR交互技術的運用,也讓虛擬內容與現實展品相結合。此外,博物館借助大數據分析,總結觀眾參觀喜好,為展覽開放提供參考依據。
零能耗小屋
晴天發電超過80度
零能耗小屋位于生態城惠風溪智慧能源小鎮,小屋屋頂鋪設了20千瓦光伏板,晴天時,每天可發電超過80度,大于建筑本身30度左右的用能需求,做到建筑用能自給自足;多余電能可存儲到儲能電池,在夜間或光照不足時,向建筑內用電設備供電,實現零能耗運行。為降低建筑能量損耗,零能耗小屋采用“被動房”的節能技術和材料,阻斷內外熱交換,使建筑能耗水平較國家標準降低85%以上。(來源:天津日報記者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