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功能區年交易額將達1000億
物流業是未來最具潛力的黃金產業之一,被譽為新時期經濟發展動脈的助力“引擎”。今年6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從八個方面對物流業的發展予以扶持,這是政府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內,第二次對這個產業大規模扶持。
而煙臺港深水闊受限于流轉渠道不暢通、中間成本過高的瓶頸,富士康、通用東岳等進出口大戶不得不選擇鄰近港口,產業發展沒有凝聚力,占據自然優勢卻無法充分利用,一時陷入尷尬局面。為此,煙臺將建設大型國際綜合物流園區作為發展藍色經濟的重要內容,并將其列入“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和“轉方式、調結構”的重大事項,并將其打造成中日韓自由貿易門戶、山東半島重要區域性臨港物流中心及煙臺未來城市發展副中心等戰略地位。
國際綜合物流園區坐落于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境內。根據規劃,園區有大型工業企業物流區、物流總部經濟區、商貿物流區、物流裝備區、高端物流區、公鐵海聯運區、中日韓自由貿易區、會展商務區、行政服務核心區、生活服務區十個功能區,計劃年交易額1000億元以上。
海、陸、空、鐵造就四位一體交通網
物流園區建設要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個是“物”———依托產業;另一個是“流”———依托交通。
國際綜合物流園區與日本、韓國、遼東半島隔海相望,與吞吐量2億噸的煙臺港西港區和煙臺潮水國際機場相鄰,與德龍煙鐵路、206國道、疏港高速、繞城高速、榮烏高速、沈海高速零距離交叉環繞,構筑起“海、陸、空、鐵”四位一體、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匯集了優質“流”資源。此外,目前開發區已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區投資,52個世界500強項目落戶。富士康、通用集團、大宇造船等汽車、手機、電腦、船舶、裝備制造五大產品集群提供了大量“物”保障。
按照規劃,今后園區將整合區位交通、產業資源等優勢,著力打造面向內陸腹地,連接東北三省和東北亞,集倉儲、配送、商貿、會展、物流總部經濟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型現代化國際物流園區。
“十二五”末建成區域物流中心
在高起點規劃的同時,園區基建、招商等工作同期開展。據了解,目前園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12萬元,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鋪開。與此同時,招商引資工作也同步進行,開發區管委與新加坡普洛斯、香港豪德、韓國正樹物流、江蘇雨潤、深圳國際控股、中航國際等國內外大型物流集團、投資項目進行了初步洽談,目前部分已達成合作意向。
煙臺國際綜合物流園區建設大框架即將全面拉開,力爭在“十二五”末,建成山東半島具有一定輻射帶動作用的現代區域物流中心,園區功能得以充分發揮。
★相關背景
2010年9月30日,大型物流園區建設推進會議召開后,市經信委會同開發區管委全力啟動園區相關工作。
2010年11月10日,煙臺綜合物流園區管理委員會正式批準成立,專職負責23平方公里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招商引資和管理服務工作,物流園區建設的序幕由此拉開。
物流園區管理委員會創建以倉儲、配送、運輸、跟蹤和營銷五大服務系統為核心的物流業信息化平臺,以良好的運營機制,為入園企業提供“一站式、立體化、全方位”服務。